“所有愿意去农村为农民做事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一个月前,一位记者在河南、河北等地实地调研翼龙贷模式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当社科院专家和媒体记者河南周口雎县中央大街路旁时,27岁的青年农民田长胜正带着几个从周边乡镇来的农民介绍眼前的200亩小树。“这树不怕旱不怕涝,好种,当绿化树造纸造家具都行,外面人叫它绿色银行。”
田长胜口中的“绿色银行”叫做竹柳,近年来全国各地不少地区已经开始栽种,由于长速快、耐低温、抗旱涝、用途多样,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几年前,在厦门打工的田长胜决定回老家创业,一位农业技术专家建议他种竹柳,经济效益高。
田长胜用打工积攒和筹集的20万元包下200亩地,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但由于前期投入过大,在购买种子和农药的关键阶段,资金不够了。“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竹柳是啥,看不懂,没人敢借钱。”而按照传统银行和农信社的贷款门槛,田长胜既找不到2个以上公务员为其做信用担保,也拿不出合格的抵押物。即使能找到,“托人情找关系加上走手续至少要一个月时间,会错过播种育苗、除虫上药的最佳时期,照样是损失。”田长胜说。
凭着自己在外打工几年的见识,田长胜在互联网上找到了“救命稻草”——联想控股翼龙贷,国内最大的三农互联网金融平台。一个电话打过去,第二天,翼龙贷雎县运营中心的风控人员就上门了。经过两三次“人肉”调查,田长胜提供了身份证、户口本、银行流水、种植基地的租赁证明等资料,没几天就贷到了9万元。
用这9万元,田长胜及时购买了种苗和农药,经营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以一亩地4000—5000元的综合收益来计算,200亩地就有十万元左右的收益。在他看来,如果没有资金断裂期当机立断寻求互联网贷款,自己的发展经营不会如此顺利。
按照翼龙贷的审贷标准,田长胜的生活经历、当地口碑、现有经营项目的运转情况可以作为其信用评价的一部分,但在传统金融机构的标准框架内,这些都无法作为参考。
一位在当地传统金融机构工作的人士表示:互联网金融在服务三农创业上的确具有优势,授信审批更灵活,身段柔软,方法接地气,看起来“土”,但确实实用,这是银行和信用社做不到的。但该人士也认为,网贷利息的高企,是其与传统金融机构竞争的短板。
在田长胜这样急需用钱的农村创业者看来,这个观点并不成立。田长胜告诉记者:银行给的利息看起来低,但各种隐性成本全算上,并不比网贷平台给的低多少。最重要的是银行手续太麻烦,审贷周期长,急用钱的时候等不起,错过时机损失的不是那几个点的利率。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网络就业总人数达1000万人,其中约一半是农村户籍人口。而我国2.7亿农民工中许多都有返乡创业的意愿,但农民工返乡创业却面临许多问题,其中农民工创新创业的融资仍比较困难尤为突出。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作为以三农为目标市场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翼龙贷在将城市富余资金输送到农村之路上发展出了一种全新价值模式,这样小额、灵活、快速的贷款方式
预计将成为驱动农村创新创业的一股重要力量。
据统计,目前翼龙贷的借款人95%来自于农村的特色种植和养殖户。截止最新数据显示,这一平台已经为中国农村经济“输血”100多亿元,先后为20多万农户提供贷款,帮助了60万以上的农民实现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