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社科院发布《"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 在线金融服务成为创新亮点

社科院发布《"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 在线金融服务成为创新亮点

来源:零壹财经  |  时间:2018-05-16  |  阅读量 : 169

2018年5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举办了《“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

蓝皮书系统梳理翼龙贷等数十家平台的市场运行数据,并对2016-2017年“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蓝皮书独家提供了关于“三农”互联网金融的翔实而丰富的数据,并整理了“三农”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要事件,囊括了“三农”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地区就业、创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一、“三农”互联网金融保持高速增长,发展前景广阔

蓝皮书指出,“三农”互联网金融交易额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一般互联网金融。2016年,P2P网络借贷交易金额大约为2万亿元,增长率约为100%。而在“三农”领域,P2P网络借贷交易金额为400亿-450亿元,其增长率为250%。

从实际调研看,在“三农”领域,平均每增加3万元的资金流入,即可解决1个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2016年,按照P2P网络借贷交易额400亿元计算,可以解决农村130万人的就业问题。这对我国农村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蓝皮书分析指出,自2016年以来,大量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涉足“三农”业务。

其中,业务范围内包括“三农”业务的P2P网贷平台达到335家,专注“三农”领域的P2P网贷平台达29家,较2015年约15家的数量增长近1倍。

蓝皮书估算,上述29家公司在2016年的交易额为600亿元左右,至少有9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在“三农”领域的交易额超过10亿元。其中行业代表企业翼龙贷的交易额为252亿元,占全部市场份额的40%左右。

蓝皮书预测,到2020年,“三农”领域的互联网金融总体规模(不含互联网理财)将达到2400亿元。

二、“三农”互联网金融业态进化,翼龙贷继续保持领跑

 “三农”互联网金融通过前几年在农村地区的摸索发展,到2016年,其业态开始持续进化。除了信用借贷外,由于农村各类财产权利的确权、相关政策的破冰,抵押类借贷开始增加。

自2015年开始的“两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由传统金融领域向互联网金融领域拓展。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以“两权”抵押为核心的各种创新抵押模式,将会在农村地区获得快速增长。

蓝皮书以专注于“三农”领域的29家P2P平台为例分析,其业务模式由生产金融开始向消费金融、供应链(产业链)金融、融资租赁、分期购买、公益型助农金融产品等各个领域切入。

翼龙贷在2016年从业务合规、服务实体多维度服务借款人等方面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随着翼龙贷在农村领域的数据不断积累,合作机构持续增加,渠道下沉全面实现,未来仍将保持在“三农”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领跑地位。

互联网金融的代表企业蚂蚁金服在“三农”领域加大了投入力度,在2016年底时提出“三年谷雨计划”,计划三年内在“三农”领域带动10000亿元的信贷。而京东拟以电商平台为依托,为“三农”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蓝皮书同时提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在线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将农业供应链与互联网金融进行深度融合,开发出更多的具有三农特色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这是未来“三农”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互联网金融平台切入扶贫领域,社会经济贡献获得肯定

2016年是“十三五”扶贫攻坚的第一年,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开始进入扶贫领域。除了以宜信宜农贷为代表的公益型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外,以翼龙贷为代表的商业性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全面进入扶贫领域,为扶贫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翼龙贷的业务共覆盖180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向42627个借款户(次)输送资金25.16亿元,平均利率为15.83%,平均借款规模为59026.14元。

仅在西部地区,翼龙贷通过为参与当地扶贫产的贫困户提供种植资金支持,可有效扶持产业扶贫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蓝皮书预测指出,目前围绕中央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和金融扶贫的战略建设规划,通过“三农”互联网金融平台,解决了涉农业务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互联网金融在“三农”领域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下一步,各地政府也会加大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扶持力度,通过在线金融服务平台,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并扩大整体发展规模,实现脱贫致富。